::: 本站视频资料库存 :::
::: 本站音频资料库存 :::
::: 必备软件下载区 :::
::: 动画播放全攻略 :::
::: 如何下载 :::
::: 全系列动画列表 :::
::: 动画综合资料 :::
::: 原版 DVD 全接触 :::
::: 变形金刚歌词 :::
::: 变形金刚音像导购 :::
::: 本站联系方式 :::
::: 登录论坛 :::
 
     
 
试谈美日 TF 动画差异的根本原因
 
  (按: 本文讨论范筹仅限《变形金刚》G1 美日各自的原创动画系列。)

  有关《变形金刚》动画,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也许就是美日优劣的争论了,有人坚持“美版是正统、日版是垃圾”的观点,有人本着支持一切 TF 的信念反对一味排斥日版。到底孰优孰劣,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道理,但是不可否认美版和日版存在着巨大差异,对于这一点大家没什么争议吧!也有人提出美版日版出现差异的原因是因为日本人的某些负面因素造成的。不过也许事实并不想大家所想的那样,TF 回到日本而过度地日本化也是再所难免。所以抛开一些日常的争论,试着就深层的原因做一点探讨,谬误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说到 TF 在日本的发展,就不能不先谈谈日本的 SF(科幻)机器人动画及其分类。最早的日本 SF 机器人大概就是 1963 年制作的《铁臂阿童木》了(这个很有名吧!),此外还有几乎同时期的《人造人间》等。但是一般分类都不把它们归为 SF 机器人动画系,因为虽说主人公是机器人,但是从动画设定看,描述的故事只是类似平常人的普通生活,主人公外表和人类也相似,可以看作是有某些超能力的正常人罢了,因此一般把它们归入了“少年冒险类动画”了。

  真正出现大家熟悉的机器人形象(也就是金属外壳有棱有角的造型)应该是从 1972 年的《魔神 Z》开始的,描述的是“正义的主人公驾驶巨大的机器人和各种邪恶势力战斗保卫世界”(……)的故事,这可谓“超级机器人系”动画的开端。时值石油危机引起的日本经济下滑时期,日本动画界很难再负担耗资巨大的特摄片(真人扮演,比如奥特曼、哥斯拉之类)的拍摄了,超级机器人动画的出现正好迎合了观众市场的空缺,因此引起巨大成功,经久不衰。

  到了 1979 年《机动战士高达》的出现则带出了另一系列的 SF 机器人动画类型,即真实系机器人动画。此类作品还有著名的 MACROSS(超时空要塞)系列等。

  这两类 SF 机器人动画类型的区别是:超级系作品通常都是“主人公驾驶巨大的机器人战斗”这一套路,情节、真实性、人物个性等等都是次要的,主人公的热血和外观华丽而巨大的机器人打斗(摔角?)的精彩场面才是卖点;而真实系中最重要的是出色的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看过超时空要塞/太空堡垒的观众应该有这种印象吧),机器人在其中只是一种乘坐或战斗工具,同时一般具有相当真实的科学设定(给人的感觉就是仿佛依据当时的科技水平即可以制造出来),机器人之间的战斗也只是按情节的需要进行。


  到了 80 年代初期,真实系机器人动画大受欢迎的背后却是机器人动画逐渐走向下坡路,连带的结果就是背后的动画制作公司和玩具厂商大受其苦。(这里不能不提到一点,即 70 年代以后绝大部分的日本机器人动画都是有作为投资者的玩具厂商支持的,玩具厂商则利用动画为其玩具产品做免费广告而大赚特赚。)一些老牌的动画制作单位一度纷纷退出了机器人动画的制作, 比如龙之子(超时空系列)、伟PRO(MACHINE ROBO,即百变雄师日版)、东经MOVIE、SUNRISE(高达系列)等,只剩下 AIC 还在坚持。而玩具厂商这一边,曾经是高达最大赞助商的 CLOVER 倒闭了,MOCROSS 系列和超时空系列的赞助商 TAKATOUKU 也倒闭了,接着是我们的主角,TAKARA 也被迫退出了模型界。而这时 TAKARA 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在国外无论动画还是玩具都相当受欢迎的 TF!

  相对于传统的日本的 SF 机器人动画来说,TF 是一种全新类型的机器人动画,其新鲜感成功的吸引住大量观众。当 TAKARA 完全接手 TF 动画制作的时候,就面临着一种相当大的问题:如何继续制作 TF 的续篇?是延续美版的风格还是另辟蹊径?


  从上面一大堆看似和 TF 无关的废话中,不知大家注意到了什么没有?对了,那就是:在日本 SF 机器人动画中,无论是超级系还是真实系,故事的主角都是人(即机器操纵者)而不是机器人本身,换句话说即所有作品描述的机器人都不是象 Transformers 这样具有生命!而在美版设定中 TF 是有独立思想的特殊生命体,虽然也和人类有接触但人类并不是故事的主角,再者 TF 动画同样拥有类似日本真实系动画丰富精彩的情节。因此 TF 是不属于日本超级系或者真实系的另一种全新的机器人动画类型,也就是说日本人从未有创作类似动画题材的经验。因此可以想象当日本人开始接手 TF 时面临的挑战了。

  遗憾的是,TAKARA 选择了向超级机器人系(也就是低龄化)动画靠拢的道路。在《头领战士》中间还可以看到日方制作人员的犹豫不诀,大量设定仍然遵循美版,但日本人不愿创新的思维在该系列中已经暴露无疑:组合体频频的对打和救世主般的主角(头领战士)以小敌大分明就是超级系机器人动画的翻版。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大量前代人气角色消失的原因也就在于此:TF 之间的合作、打诨插科和团队氛围早就让位于日式摔角了。 到了《隐者战士》,日本人更是索性回到了“人类驾驶巨大机器人和邪恶势力做斗争”的超级系机器人老路上了。

  从 89 年开始上映的《胜利之斗争》的情况更是能看出这一点。汽车人首领 Star Saber 大受观众好评,原因竟是“……在他身上仿佛看到了正统超级系机器人的风范,而他的外型又比过去的正统超级系机器人更加华丽!”……由此还带出了一大堆外型的跟风之作,包括《勇者王》系列、《超重神GRAVION》系列、《GEAR》等等。日本动画界更有人评价说正是 TF(日版)“带动了日本超级系机器人动画乃至整个 SF 机器人动画的复兴”!……

  然而代价也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因为超级系机器人动画几乎等同于低龄动画,TAKARA 的这种做法当然有其商业原因:玩具(注意:不是模型手办)的主要消费者集中在 9~12 岁(……),为了拉拢这些潜在顾客当然要使 TF 优先吸引他们了……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日版 TF 动画对我们的感觉而言是如此的“不适应”(就个人观点),因为那原本就不是给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看的!


  日本人对于 TF 的创新也许更适合体现在玩具设计上,至于编剧则是继续墨守成规(对比美版 BW 的革新,日版 Car Robots 依然如故),这也是近年日本 SF 机器人动漫整体再次式微的原因之一。








(作者: charlie0lx)


 
     
网站首页 | 网站论坛 | 网站声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0-2004 TFGs.net, BirdStudio.net. All Rights Reserved.